秦德胜在直播中。
【幸福定格】
讲述人: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司家桥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 秦德胜
我是“兵支书”秦德胜,之所以有这个响亮的名号,是因为我既是一名部队培养了16年的老兵,也是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司家桥村党支部书记。作为一名河南人,宁夏是我的“第二故乡”。2016年我从部队退役后,在安置政策的支持下,我和妻子回到了她的家乡——司家桥村。在这里,我感受到了宁夏人的热情、朴实,在被打动之余,我也希望能在这里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。而真正的融入,要从2019年说起。
军旅生涯培养了我、教育了我、锻炼了我,我也有了冲锋陷阵的责任感和严谨的作风。因此,当我看到村子被定为软弱涣散村、后进村,面对组织的召唤,我义无反顾地加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开展工作,想为司家桥村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说干就干,我们通过“一升一降”抓班子带队伍,升的是学历,降的是年龄,让有想法有干劲的年轻人加入,通过挨家挨户走访询问农户,摸排村民们的急难愁盼。我们更换了村里年久失修的路灯,修建了平坦的道路,引入了公交车……让村民的急难愁盼实实在在地被解决。2020年12月,经过换届,我成为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,也深知肩上的责任更重了。
环境变好了,提升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就成了新任务。2022年,经过多方考察和多次尝试,我们决定种植水果柿子和吊瓜,探索“支部+企业+园区+农户”联合经营模式,通过流转土地、建成农业大棚、发展特色农家乐,让村民们能在家门口就业。果实香甜可口,然而却销售无门,这时,我想起了我的“娘家人”——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,便前往寻求帮助。
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为我联系销售渠道,还为我出了个“金点子”:电商直播行业越来越火,何不亲自上阵介绍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呢?于是,我开始参加他们为退役军人举办的电商培训班,学习短视频制作和直播技巧,成为我们村的农产品代言人,也就是在这时,我成为了“兵支书”。
田间地头、活动现场都成了我的直播间,在推介农产品的同时,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认识了司家桥村。2024年,在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的帮助下,我在村部有了一间“军哥宁聚”电商直播间,在这里,介绍我们通贵乡的“五宝”:石磨面、老豆腐、胡麻油、蟹田米、菟丝子。通过发挥引领带动作用,推行整乡退役军人产业联合发展模式,走出党建引领退役军人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。
如今,司家桥村党支部已经成为四星级基层党组织。202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.34万元,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42万元,先后荣获自治区文明村、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、宁夏特色旅游村、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宜居成就奖等荣誉。通过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,实施“乡—村—队—户”四级包抓机制,推行“门前三包+积分银行”双轨制,注册“司家桥田园未来村”商标,我们打造了集餐饮住宿、农事体验、采摘娱乐于一体的司家桥农家乐品牌,为165户村民绘就逐梦振兴、共同富裕的生动画卷。
【数据观察】
当脱下戎装离开部队,怎样更好地融入社会、建功立业,是广大退役军人最关心的问题。宁夏坚持将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,全区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创新体制机制,推动安置工作提质增效。通过筑牢安置政策制度体系,建立自治区、市、县(区)三级共同分担退役军人安置任务,将转业军官和接收单位“双向选择”安置模式优化调整为“综合积分排序选岗”安置模式,实现安置全方位全过程“公平、公正、公开”,进一步推进“人岗相适、人事相宜”。通过打造阳光安置,创新实行转业军官档案“集中办公、军地联审、审赋一体”和安排工作退役士兵档案“县级初审、市级复审、军种互审、区厅抽审”的审档新模式,筑牢公平公正安置防线。
2024年,宁夏转业军官安置岗位人岗比达1:1.7,100%安置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;退役士兵安置人岗比达1:2,98%的退役士兵安置在事业单位和中央企业,安置质量显著提升。
【心愿清单】
希望我们司家桥村产业兴、农民富,村子越来越美,能被更多人所知晓。目前,我们正积极打造司家桥观光旅游采摘和军事训练体验营,通过这样的方式,希望不仅让村里的退役军人更好就业,还能让更多人知道这里是个宜居的好地方。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,我们的村庄越来越好,村民脸上能洋溢更多幸福的笑容,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(记者 杨嘉琪 实习生 马存玲 文/图本报记者 杨嘉琪 实习生 马存玲 文/图)